"
“新车上市多久会降价?”这个问题,估计但凡最近想买车的,脑子里都盘旋过。都说“等等党永远胜利”,可这“等等”的时间点,没人说得清,也容易被一些似是而非的说法带偏。
刚上市的新车,尤其是那种备受瞩目的热门车型,厂家和经销商通常都还有点“底气”。这时候,大幅度的降价基本是不可能的。你想啊,刚出来的时候,大家的新鲜感和buy欲望都还很强,经销商也指望着靠这个“新玩意儿”冲业绩。这时候的优惠,可能顶多是一些随车赠送的保养、装饰,或者一点点小幅度的现金补贴,而且很多时候还不是明面上的,得你跟销售磨一磨才能争取到。
我记得前几年有个朋友,看中一辆新上市的SUV,上市发布会都没过多久就去问了。销售顾问的态度很明确:“现在订车,加装的配置就给你打八折,再送一张油卡。” 听着好像有点诚意,但算下来,这优惠跟车价本身没太大关系,更像是把利润点挪到了配件上。而且,那车当时是真紧俏,订车还要等个把月,这可不像是有降价空间的表现。
当然,也有一些车型,虽然号称“全新换代”,但其实只是中期改款,底子还是上一代。这种车,有时候经销商为了尽快清理库存,上市不久就会有点小动作。但那更多的是“清库存”的降价,跟真正的“新车”是两码事。
一般来说,新车上市过了“蜜月期”,大概半年到一年左右,市场上的热度会逐渐平缓下来。这时候,厂家和经销商为了维持销量,或者说为了完成销售任务,就会开始放出一些更实在的优惠。你可以理解为,前期的“尝鲜价”过去了,市场开始回归理性。
这时候的降价,往往会体现在现金优惠上,而且幅度比上市初期要大一些。可能一开始是几千块,后面慢慢会涨到上万。当然,这个过程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有时候,经销商会根据市场反馈和竞品的价格变化,逐步调整。比如说,如果竞争对手推出了更吸引人的优惠政策,那么同级别的这款新车,降价的压力就会更大。
我亲身经历过一次,有款国产轿车,上市后初期优惠不多,但到了第二年的初夏,我去看了下,同样的配置,现金优惠比我去年问的时候多了快一万块。销售顾问也挺实在,说“现在市场竞争太激烈了,您要是能下定决心,我再跟经理争取一下。” 这就说明,这时候的价格是灵活的,但具体能争取到多少,还得看你跟销售的“情商”和销售当时的“库存压力”。
超过一年,大多数新车的价格都会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下降通道,或者说,优惠幅度会变得比较可观。毕竟,任何一款车,上市久了,新鲜感也就没了,而且新的改款车型或者换代车型也可能已经在路上了。这时候,为了让位给“新人”,或者为了消化掉一部分还在产的旧款,降价就成了一个比较有效的手段。
当然,这里面有个关键点:市场表现。有的车型,即使上市一年了,但因为本身口碑好、市场需求旺盛,即使降价,幅度也不会夸张到哪里去。相反,那些上市初期就销量不佳、或者口碑有问题的车型,为了尽快清库存,降价会非常“给力”。
我遇到过一个极端的例子,一款当年号称“颠覆性创新”的轿车,上市没多久就因为一些设计问题被诟病,销量一路下滑。我去年去看车时,发现这款车上市还不到两年,但优惠已经达到了惊人的程度,差不多等于打了七折。销售顾问甚至有点“劝退”的意思,说“这车嘛,您要是真喜欢,现在价格倒是挺合适,但保有量和后期维修…您可能得考虑一下。” 这种降价,已经不是“为了卖车”,更像是“赶紧处理掉”。
除了上市时间,还有几个因素是决定新车降价速度和幅度的重要变量。首先是“市场竞争”。如果同级别车型中,有某一款的优惠特别大,那么其他同级别的车,为了不流失客户,也会被迫加大优惠力度。其次是“品牌定位”。豪华品牌的新车,初期降价的可能性非常低,而且即使降,幅度也比较保守。而一些主打性价比的品牌,或者市场份额不占优的品牌,降价会来得更快更猛。
再者,就是“市场大环境”。整体车市不景气的时候,经销商的库存压力会加大,为了生存,他们往往会更愿意给到大幅优惠。反之,如果车市火爆,大家都在抢车,那优惠自然就少了。
还有一点,就是“政策和排放标准”。临近排放标准升级换代的时候,一些老款车型为了消化库存,降价会非常明显。这个我们在燃油车向新能源过渡的这段时间里,见得就更多了。
如果实在想等等,我的建议是,先确定好自己喜欢的车型,然后关注一下这款车的市场反馈和竞品动态。如果某款车上市快一年了,口碑也不错,但市面上优惠仍然很少,那说明这款车可能真的有“硬通货”的价值,或者说,厂家控价控得很严。反之,如果一款车上市后,没多久就开始有各种优惠措施,或者坊间传闻价格松动,那确实可以再等等看。
最重要的是,不要被“无限等待”冲昏头脑。车子是用来开的,预算是有限的。等到心仪的价格,固然好,但过度追求“最低价”,有时候反而会错过最佳buy时机,或者因为等待而错失了真正适合自己的产品。毕竟,价格是会波动的,但车辆本身的价值和你的用车需求,才是最实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