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玩转可转债:从入门到实操的那些事儿

消费金融 (5) 9小时前

玩转可转债:从入门到实操的那些事儿_https://m.fansifence.com_消费金融_第1张

想知道如何交易可转债?别以为就是点点鼠标那么简单。很多刚接触这块的朋友,可能听着“可转债”三个字就觉得高大上,甚至有点望而却步。其实,它没那么神秘,但确实有不少门道,稍不留神就会踩坑。

可转债的“魅力”与“陷阱”

我刚开始做这个的时候,也是一头雾水。当时觉得,好嘛,这东西既能当债券收点利息,又能有机会变成股票涨钱,听着就美滋滋的。市场上一些热门的可转债,溢价高得吓人,动不动就130%、140%以上,想想看,别人买了个100块的债,转手就能卖130、140,这不就是白捡钱吗?确实,这是可转债最吸引人的地方——“溢价套利”的想象空间。但正是这种想象空间,也隐藏着不少的陷阱。

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所谓“高溢价”,其实是市场热情过度反应的结果。尤其是新上市的、或者正股表现特别亮眼的可转债,一旦市场情绪回落,或者正股出现调整,那个溢价能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消失,甚至变成“倒挂”,也就是债的价格低于平价(也就是转股后的股票价值),这时候持债就意味着亏损,而且很难在短期内解套。

我记得有一次,一个朋友买了一个当时非常火爆的可转债,冲着它正股的涨停去的。结果第二天,正股没跟上,反而跌停了,那个可转债的价格也跟着“瀑布式”下跌,一天的时间,从溢价150%直接变成了溢价50%,本来想着赚个差价,结果一下子亏了好几个点的本金。这事儿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不能光看热闹,更得看门道。

从基础说起:怎么买?

说到底, 如何交易可转债 ,第一步就是得有资格买。跟买股票一样,你得有个股票账户。不过,很多券商为了方便大家,都会默认开通可转债交易权限。如果你不确定,可以去你开户的券商APP里查一下,一般在“业务办理”或者“交易设置”之类的板块里能找到。有些券商可能需要单独签署一个风险揭示书,确认你了解可转债的风险。

有了账户,就可以直接在股票交易软件里操作了。和买卖股票一样,输入你想要交易的可转债的代码,然后选择买入还是卖出,填上价格和数量。不过,有几点需要注意的。

首先是交易单位。可转债通常是以“张”为单位交易,一手是一张,一张面值是100元。所以,如果你想买10张,那就是1000元。其次,价格是按“元”为单位的,比如120元,就是120块钱,而不是120%的意思。最后,别忘了,可转债的交易时间跟股票是一样的,周一到周五的上午9:30到11:30,下午13:00到15:00。

关键点:盯紧正股和转股价值

想要在如何交易可转债这件事上有所作为,就得明白,可转债的价格,说到底,很大程度上是受它的“肚子里的货”——也就是正股的价格——影响的。这个“肚子里的货”,我们专业点说,就是“转股价值”。

转股价值的计算很简单,就是“当前正股价格 × 转换比例”。转换比例是写在可转债发行文件里的,比如100股,就是100。所以,如果正股是10块钱,转换比例是100,那一张100面值可转债的理论转股价值就是1000元(10块/股 × 100股)。

如果你买的这个可转债,市场价格是120元,但理论转股价值只有90元,那就说明你买贵了,这120元里包含了不少的“溢价”。反过来,如果市场价是120元,转股价值是130元,那就是“倒挂”了,买它的人就是冲着债券本身的价值来的,不太可能去转股,因为转股不划算。

所以,我一直强调,盯紧正股的走势非常重要。正股上涨,可转债的转股价值也跟着涨,通常对可转债的价格是利好。但有时候,即使正股涨了,可转债的价格也不一定按比例涨,这跟我们前面说的“溢价率”有关。溢价率高,即使正股涨了,涨幅也可能被高溢价给“稀释”掉一部分。

“溢价率”这道坎

聊到如何交易可转债,绕不开“溢价率”这个概念。溢价率,简单来说,就是你的可转债市场价格比它的转股价值高出多少百分比。公式是:(可转债市场价格 - 转股价值) / 转股价值 × 100%。

比如,一张120元的可转债,转股价值是90元,那么溢价率就是 (120 - 90) / 90 × 100% ≈ 33.3%。这意味着,你为这笔“未来可以转成股票”的权利,多付了33.3%的价格。

为什么说它是个坎?因为大部分情况下,可转债的价格更贴近它的转股价值。一旦溢价率太高,特别是超过30%-40%以上,就要警惕了。这时候,一旦正股出现一点风吹草动,或者市场情绪降温,那个高溢价就容易迅速被挤压,导致可转债价格大幅下跌,甚至出现“破净”(跌破100元面值)的情况。

我曾经见过一些可转债,上市没多久就因为正股大跌,溢价率从100%多直接打回20%以下,一张120块买的,一下子跌到了105块,而且还在往下走。这时候,想卖出去都难,因为大家都不想接盘这么高的溢价。

何时转股?何时卖出?

这是很多投资者最关心的问题,也是 如何交易可转债 最核心的环节。什么时候该把可转债变成股票?什么时候该直接卖掉可转债?

关于转股,通常在两个时间点会考虑:一是“平价”或“升价”转股,也就是说,正股价格已经涨到了能够让你转股就赚钱的地步,或者即使不赚钱,转股后你的股票价值等于可转债的面值。举个例子,你的可转债是120块钱买的,转股价格是10块钱一股,如果正股涨到了12块,你转100股,就相当于花了1000块钱(100股 10元)变成了价值1200块(100股 12元)的股票,这中间有200块的差价,而且你还有100块的可转债本金没花。但注意,你付的是1200元(120元/张 10张),转成了1200元的股票。真正赚钱的是,你付了1200元,转成了价值1200元的股票,这时候如果正股涨到了15元,你转100股,就相当于花了1000元(100 10)变成了1500元(100 15)的股票。

另一个考虑转股的时机是,当可转债的溢价率非常低,甚至接近于零的时候。这时候,转股和直接卖出可转债在价格上几乎没有区别,而且转股还能省去一些交易费用(虽然现在手续费很低了)。

卖出可转债,通常是在溢价率比较高的时候,或者你判断正股短期内难以继续上涨,担心溢价被压缩的时候。我个人更倾向于在溢价率超过30%的时候,就开始考虑减仓了,如果能达到40%-50%,我可能会选择全部卖出,落袋为安,去寻找下一个机会。毕竟,保住本金,细水长流,比冒着高溢价被“打脸”的风险要稳妥得多。

我的一些“踩坑”经历与思考

说实话,刚开始玩可转债,没少吃亏。最惨痛的一次,就是前面提过的,一个上市不久的可转债,因为追逐正股的“妖风”,在溢价100%以上的时候重仓买入,想着它还会继续涨。结果,正股第二天就变脸,从涨停到跌停,整个市场情绪也跟着转向。那个可转债,一天之内跌去了20%,溢价率也从100%瞬间蒸发了近一半。后来,它继续阴跌,我持有的可转债价格一路下滑,最终在我亏损15%的时候实在熬不住,割肉卖掉了。那段时间,感觉自己就像个傻瓜,明明知道溢价很高,却还是被表面的繁荣蒙蔽了双眼。

还有一次,是想做“曲折B”的套利。有些可转债,在正股大跌导致其价格低于面值(也就是跌破100元)后,可能会出现一个“底线保护”的效应,价格跌幅会小于正股。我当时看好某个公司的基本面,它旗下的可转债正好跌破了100元,我就买了一些,想着它最多跌到90多元就到头了,然后等正股反弹,它就能快速回到100元以上。结果,那家公司遇到了重大的负面新闻,正股连续跌停,我持有的可转债也跟着一路向下,最低的时候跌到了80多元,那个“底线”仿佛不存在一样。这次经历让我明白,所谓的“底线”有时只是一个心理预期,市场极端情况下的“黑天鹅”事件,是无法预测也无法抵抗的。

所以,在我看来, 如何交易可转债 ,最重要的是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被市场的“热闹”冲昏了头脑,要时刻关注正股的价格、公司的基本面、以及最重要的——可转债的溢价率和转股价值。如果你对某家公司不了解,只是盲目地追逐热门可转债,那风险是非常大的。

实操建议:给新手的一些话

如果你刚开始接触可转债,我建议你先从“打新”开始。新上市的可转债,通常都有一个不低的发行价,如果发行价格比100元高,那么上市初期往往会有一个溢价。参与打新,成本只有几千元,运气好的话,上市第一天就能赚一笔,即使亏损,损失也有限,可以算是一种低风险的体验方式。

其次,别一开始就玩那些溢价率非常高的热门可转债。可以先从一些溢价率在10%-20%之间,并且正股基本面还不错的可转债入手。这类可转债,价格相对稳定,即使正股小幅波动,也不会出现剧烈的价格变动。你可以花时间去研究它们的走势,理解它们的价格波动逻辑。

再有,就是做好资产配置。别把所有的资金都押在可转债上,分散投资总是没错的。可转债的波动性确实比普通债券大,但又比股票的风险低一些(尤其是相对那些没有转股价值的可转债),所以它可以作为股票和债券之间的一个补充。最后,请记住,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任何时候,都要保持学习和独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