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与上海哪个发达?这得看你问的是哪个“发达”

公募基金 (4) 4小时前

新加坡与上海哪个发达?这得看你问的是哪个“发达”_https://m.fansifence.com_公募基金_第1张

“新加坡和上海哪个发达?”这个问题,我听过太多次了,尤其是在我们这个行业里。很多人一上来就想有个明确的答案,好像这是个非黑即白的选择题。但说实话,这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很多时候,人们提到的“发达”,其实夹杂了很多个人的观察和期待,有时候甚至是媒体上塑造出来的印象。

经济体量与增长动力:两种不同的“大”

说到发达,首先绕不开的就是经济。上海,不用说,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体量摆在那里。你看那陆家嘴的 skyline,几十年下来,已经从一片滩涂变成了世界级的金融中心。金融、贸易、航运,上海在这些领域的影响力不用多说,而且中国自身的巨大内需和制造能力,给上海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增长动力。我们做外贸的朋友,很多业务往来都绕不开上海,光是那进出口的货物吞吐量,就足以说明问题。

新加坡呢?国土面积小,人口也不多,跟上海比,经济体量自然是小得多。但它发展的方式很不一样。新加坡更像是一个“精巧”的发动机,它善于抓住全球经济的脉搏,尤其是在金融服务、生物医药、高端制造以及国际航运这几个领域,它已经把自己打造成了一个区域性的甚至全球性的枢纽。我有个在新加坡设点的朋友,就说那里的营商环境,政府的效率,以及对国际人才的吸引力,是他们在内地很多城市都很难找到的。

所以,如果从经济总量的角度看,上海无疑是“更大”的。但如果看人均产出、产业结构的国际化程度、以及在特定领域的全球竞争力,新加坡则显得更为突出。这就像是看一家大厂和一个专注于某个尖端技术的“独角兽”,谁“发达”?得看你用什么指标。

生活品质与城市宜居性:细节里的差别

除了经济,大家关心的另一个“发达”点就是生活品质和城市的宜居性。这方面,两地都有各自的优势,也都有一些可以商榷的地方。

新加坡给人的第一印象往往是干净、整洁、有序。绿化做得非常好,整个城市就像一个巨大的花园。交通系统非常发达,地铁几乎覆盖了城市的每一个角落,而且非常准时。医疗和教育资源也很优质,很多国际学校,医疗机构也都是顶尖的。但另一方面,新加坡的公共空间相对来说规划得比较“死”,很多地方都要求非常严格,比如不允许随地吐痰、乱扔垃圾,这些规矩很好,但有时候会让人觉得城市的生活气息稍微弱一点。

上海的生活品质,那又是另一番景象了。上海的城市活力非常强,有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餐饮、购物选择,可以说是非常丰富和包容。从老上海的石库门到陆家嘴的摩天大楼,这种新旧交融的城市魅力是新加坡很难比拟的。不过,上海在公共交通的便捷性和准时性上,尤其是在高峰时段,还是有提升的空间。还有就是环境方面,虽然进步很大,但相比新加坡的“花园城市”,上海在绿化覆盖率和空气质量上,普遍感觉还有差距。我记得有一次为了赶一个重要的会,在上海打车,等了半个多小时,最后是跑过去才勉强赶上,这种小插曲在新加坡是很难遇到的。

总的来说,新加坡在“精致”和“舒适”上下了很大功夫,更适合喜欢高度秩序和便利生活的人。上海则更“热闹”和“多元”,提供的是更丰富的生活体验,但同时也伴随着一些大城市固有的嘈杂和不确定性。

创新生态与国际化程度:两种“链接世界”的方式

“发达”也体现在一个城市的创新能力和与世界的链接程度。在这方面,两地也走出了一条不同的道路。

新加坡的创新生态,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其政府的引导和对国际人才的吸引。它有很多研发中心,吸引了不少跨国公司设立亚太总部,并且在生物科技、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都有重点投入。新加坡政府在推动创新方面非常积极,有各种政策支持,并且有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我认识的一些创业者,选择在新加坡发展,很大程度上就是看中了它的国际化平台和政府支持。

上海的创新,则更多地是植根于中国本土的巨大市场和快速的技术迭代。互联网、移动支付、共享经济这些领域的创新,可以说是走在了世界前列。上海本身也是一个巨大的创新孵化器,吸引了大量的人才和资本。在很多应用场景上,上海的创新速度和普及度是惊人的。比如,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在上海的普及程度,让很多人觉得“钱包”这个东西都快过时了。但是,上海在基础研究、知识产权保护以及与国际规则的接轨方面,虽然一直在努力,但相比新加坡,感觉还有一些距离。

所以,如果你看重的是一个成熟的、受政府高度扶持的国际化创新环境,新加坡可能更有优势。如果你更看好一个依托于庞大本土市场、技术迭代迅速、充满活力的创新生态,上海则是不二之选。

结论:选择,而非比较

回过头来,回到“新加坡与上海哪个发达”这个问题。其实,与其去争论谁“更”发达,不如理解它们各自的“发达”之处。新加坡以其小而精的经济体量、卓越的营商环境、高度的国际化以及宜居的生活品质,在区域乃至全球舞台上都扮演着重要角色。上海则凭借其巨大的经济体量、活跃的市场、丰富的资源以及蓬勃的创新活力,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我们常说“条条大路通罗马”,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对于不同的需求、不同的发展阶段,两座城市都提供了不同的可能性。很多时候,我们选择在哪里发展、在哪里生活,并不是因为一个城市比另一个绝对“发达”,而是因为那个城市更能满足我们当下和未来的需求。

下一篇

已是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