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能源为什么不涨?聊聊我们那点事儿

个股行情 (4) 7小时前

深圳能源为什么不涨?聊聊我们那点事儿_https://m.fansifence.com_个股行情_第1张

“深圳能源为啥不涨?”这问题,咱们这行里天天有人问,市场上一搅和,就更别提了。感觉好像这公司就该一路高歌猛进,一旦横盘或者小跌,就有人琢磨,是不是哪儿不对劲。

市场怎么看?

其实,这个问题背后,藏着太多人对能源股,特别是国企的固有看法。很多人觉得,能源是基础,国家扶持,那股价不就该稳如磐狗,而且还得多涨点?尤其是看到其他行业,比如科技、消费,偶尔一顿操作猛如虎,股价蹭蹭往上飞的时候,对比之下,深圳能源这种“稳健”的表现,就显得有点“不思进取”了。

但话说回来,咱们做实事的,看得不光是那二级市场的股价波动。能源行业,特别是像深圳能源这样的,它有自己的运行逻辑,受很多宏观因素和行业内部周期的影响,不是你想怎么涨就怎么涨的。就好比以前,我们搞项目,只要有电,就能卖钱,日子过得挺滋润。现在呢?电价市场化改革,上网电价受市场竞价影响,环保政策越来越严,要上新项目,审批流程也是越来越复杂。

我记得几年前,咱们这边一个火电项目,光是环评手续就折腾了好久,光是为了满足新的排放标准,设备改造的花费就不少。而且,风电、光伏起来了,对传统火电的挤压也是实实在在的。你想,同样都是发点,为什么我这个旧设备要花大价钱去弄?不如上新的、绿色的。这就导致了,即使深圳能源整体盈利能力还不错,但那种爆发式的增长,确实不是那么容易看到的。

拆解一下,到底是什么在“按住”它?

煤炭成本与电价博弈

我们都知道,深圳能源很多业务还是跟煤炭挂钩的。煤炭价格一上去,成本直接就跟着往上走。这几年,咱们经历了煤炭价格的剧烈波动,有时候涨得离谱,有时候又跌到谷底。当煤价高企的时候,如果电价不能及时跟着联动,那利润空间就被压缩了,甚至可能出现亏损。虽然国家一直在推动电价的市场化改革,试图让煤电联动更顺畅,但实际操作起来,中间有很多环节,很多博弈,不是一蹴而就的。

我曾经参与过几次关于电价调整的研讨会,每次谈到煤电联动,总有不同意见。发电企业希望价格能充分反映成本,而用户端(特别是工业用户)则希望电价稳定,甚至下降。这种两难的局面,使得电力企业的盈利能力,很多时候是受到上下游价格传导的制约的。

而且,即使是深圳这样用电需求旺盛的城市,对电价的敏感度也相当高。老百姓和企业都希望电价稳定。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电力企业通过提高售价来快速提升利润的可能性。所以,深圳能源的涨跌,很大程度上就受制于这种成本与价格之间的微妙平衡。

新能源转型的挑战

新能源是未来的方向,这点毋庸置疑。深圳能源也在大力发展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但从传统火电转向新能源,这是一个巨大的系统性工程,不仅是设备上的替换,更是整个运营模式、技术储备、甚至是人才结构的重塑。你看,以前搞火电的,技术人员对锅炉、汽轮机那叫一个门儿清。现在要搞风电、光伏,得懂气象、懂电网稳定性,懂储能技术。这中间的学习曲线和投入,都不是小数字。

而且,新能源发电具有间歇性、波动性。风电可能今天刮得猛,明天就没风了。光伏受天气影响大。为了保证电网的稳定运行,就得配备储能系统,或者依靠其他灵活的电源来调峰。这些额外的成本,都会摊销到最终的发电成本里。我们公司也尝试过投资一些光伏项目,在项目落地前,做了大量的技术和经济性分析,包括当地的光照资源、电网接入条件、政策补贴情况等等,每一个环节都不能马虎。

从公司的财报上看,新能源业务的营收和利润占比也在逐步提升,但要完全抵消火电业务可能面临的压力,或者说,要让新能源的增长速度足以带动整个公司股价的“飞跃”,还需要时间。

宏观政策与行业周期

能源行业,特别是涉及到国计民生的,受宏观政策的影响太大了。比如“双碳”目标(碳达峰、碳中和),这就像一个巨大的指挥棒,引导着整个能源产业的转型方向。深圳能源作为一家大型能源企业,必须紧跟着政策导向进行战略调整。这可能意味着要逐步退出高污染、高排放的产能,转而加大对清洁能源的投入。这种转型过程,本身就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且短期内可能还会影响到原有的盈利模式。

另外,整个电力行业的周期性也很明显。当经济发展快,用电需求旺盛时,电力企业可能迎来一个扩张期。但如果经济增速放缓,或者某些高耗能产业受到调控,用电需求就会受到影响。再加上国家对电力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和改革,比如售电侧的竞争,也让电力企业的盈利模式变得更加复杂。我们之前也遇到过,一些大型工业客户,为了降低用电成本,开始考虑自建分布式能源,或者直接参与电力市场交易,这无疑会分流一部分原有的稳定电量。

我记得有个时期,为了支持新能源的发展,国家给了很多上网电价的补贴,对一些项目来说,补贴是重要的利润来源。但后来政策调整,补贴逐渐退坡,甚至取消,很多项目就得靠市场化定价来维持盈利。这种政策的不确定性,对企业的影响是非常直接的。

投资者的心理预期

当然,除了基本面,投资者的心理预期也是影响股价的重要因素。很多人投资股票,是希望看到快速的、明显的价值增长。对于深圳能源这种大型的、稳健经营的企业,很多人可能期望的是那种“买了就稳赚不赔”的属性,然后期待它能像某些高科技公司一样,业绩翻倍,股价也跟着翻倍。但现实往往不是这样的。

能源股,特别是大型国有能源企业的股票,更多时候承担的是一种“价值投资”或者“防御性投资”的功能。它的增长可能更稳健,波动性更小,分红也相对稳定。如果投资者期待的是短期的爆发性增长,那么深圳能源可能就不是他们的首选。这种错配的预期,也会导致一部分投资者在看到股价“不涨”的时候,选择卖出,去追逐那些更“刺激”的股票。

我们公司在做股权分析的时候,也会考虑不同类型股票的风险偏好和收益预期。对于深圳能源这样的公司,更多的是看它的长期价值,包括其在区域能源供应中的地位、资产质量、未来转型潜力等等。光看短期股价的涨跌,其实是忽略了它更深层次的价值所在。

实际操作中的一些体会

从项目到市场的转化

说到底,公司业绩的增长,最终还是要体现在财务报表上,并通过二级市场反映出来。从我们实际参与的项目来看,一个新能源项目的开发周期是很长的,从立项、审批、建设到并网发电,可能就需要几年时间。而且,即便项目顺利投产,其盈利能力也受到上网电价、容量因子、运维成本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们参与过一个海上风电项目,前期投入巨大,技术难度也高,但一旦建成,其发电量和稳定性就比陆上风电要好很多。关键在于,这些项目需要时间来释放价值,不是今天投产,明天股价就能立刻反映出来。

我记得有一次,我们和深圳能源的投资者关系部门沟通过,他们也在努力解释公司的战略布局和发展规划,比如在储能、智慧能源等领域的布局。但是,市场对这些新兴业务的认知和接受度,往往需要一个过程,特别是当这些业务占公司总营收的比例还比较小的时候,很难在短期内对整体估值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我们遇到的另一个实际问题是,虽然整个行业在向清洁能源转型,但传统能源(比如煤电)在一段时间内仍然是支撑电网稳定运行的重要力量。如何在“保供”和“减碳”之间找到平衡,如何在旧的资产还在发挥作用的时候,进行新旧动能的转换,这都是摆在深圳能源这样的公司面前的现实挑战。

长期主义者的视角

总的来说,深圳能源为什么不涨?可能是一个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有行业周期、成本压力、转型挑战,也有市场预期和投资者选择的问题。对我们这些在行业里摸爬滚打多年的人来说,看待这类公司的股票,更多的是一种长期主义的视角。它可能不会给你带来“一夜暴富”的惊喜,但它可能在漫长的价值投资过程中,提供相对稳定的回报。与其纠结于它为什么“不涨”,不如去理解它“为什么是这样”,以及它未来会走向何方。这才是做投资,或者说,做一份事业,更应有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