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人问我,现在银行这么多,我们邮储银行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老实说,这个问题我听得太多了,有时候觉得大家好像对我们有些刻板印象,总觉得是个“大而全”但不够“精”的地方。今天就想顺着这个问题,聊聊我这些年在这儿看到、想到的一些东西,希望能给大家一个更真实的视角,看看为什么要来邮储银行,我们到底做对了什么,又还有哪些地方需要努力。
邮储银行,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是遍布全国的营业网点,特别是那些深入县城、乡镇的网点。这一点,我得承认,是我们最核心的竞争力。不像很多银行,业务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邮储银行从成立之初,就带着一股“服务三农”、“服务县域”的基因。我刚进这行的时候,觉得这种“下沉”的策略是不是有点“笨”,跑的地方越多,管理成本越高,利润率是不是也跟着下来了?但后来才慢慢体会到,这种扎根基层的力量,是其他银行很难复制的。
我记得有一次,在某个县城出差,偶然看到一个老邮储网点,虽然装修不算最时髦,但门口排队等候办理业务的老乡们,那种熟悉感和信任感,是其他地方很难见到的。那里的工作人员,很多都是本地人,他们熟悉每一位客户,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经营状况,这种基于长年累积的信任,是任何高科技、线上化都无法完全替代的。我们给小农户、小微企业提供贷款,可能手续没那么复杂,但正是因为我们了解他们,才能做到“敢贷、能贷、会贷”。
这种网络优势,也体现在我们对国家政策的贯彻执行上。比如,当国家号召支持乡村振兴、支持实体经济的时候,邮储银行能够迅速地把政策落实到最基层。这不仅仅是完成任务,而是我们本来就具备这样的渠道和能力。我们不是那种“锦上添花”的银行,更多时候,我们是在“雪中送炭”。
当然,只谈网点和下沉,可能就显得我们有点“老派”了。近年来,大家也看到了,邮储银行在科技化、数字化转型上投入了巨大的精力。我之前也对这种转型抱有一些疑虑,毕竟我们有那么庞大的线下网络,怎么平衡线上线下的关系?会不会因为盲目追求科技,反而丢了我们最宝贵的客户群体?
但我亲身参与了一些科技项目的推进,才发现这种担忧是多余的。比如,我们推出的手机银行APP,功能越来越完善,操作也越来越便捷,很多以前必须去网点才能办的业务,现在在家就能完成。更重要的是,我们并没有放弃那些不太熟悉智能手机的老年客户,网点的工作人员会耐心地教他们使用,甚至会帮他们简化操作流程。这是一种“科技+人文”的结合,而不是简单的“冷冰冰”的数字化。
还有在风险控制方面,科技的应用让我们的能力有了质的飞跃。我们能更精准地识别客户的信用风险,也能更有效地打击电信诈骗,保护客户的资金安全。这些技术的应用,不是为了赶时髦,而是为了让我们在服务好现有客户的同时,也能吸引到更多年轻、更具活力的客户群体。
说到底,为什么要来邮储银行,核心还是在于我们能不能真正地为客户创造价值。我见过太多银行,上来就谈产品、谈利率,好像客户就是来买东西的。我们邮储银行,更多时候,是先去了解客户的需求,然后再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举个例子,我们针对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推出了很多定制化的贷款产品,比如“小微易贷”,它对接的是小微企业真实经营流水,不需要抵押物,审批流程也相对简化。这不是一个凭空创造出来的产品,而是基于我们长期服务这些企业的观察和经验。我们知道他们需要什么,也知道他们可能遇到的困难,然后才去设计出能够解决这些问题的产品。
还有在个人财富管理方面,我们也在不断努力。以前可能大家觉得邮储银行只做储蓄、做基础的存贷款业务,但现在,我们也在加强理财、基金、保险等领域的服务。更重要的是,我们不是简单地把产品堆砌给客户,而是会根据客户的风险偏好、财务目标,提供个性化的建议。我记得有一个客户,一开始只是来办个储蓄卡,后来通过我们的理财经理了解,才知道我们有这么多丰富的产品和服务,现在他已经成了我们财富管理的重要客户。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我们的人才队伍。很多人可能觉得,国有大行嘛,论能力可能不如一些股份制银行那么“激进”。我的看法是,我们的专业能力,更多体现在一种沉稳和担当上。
在我们这里,你会看到很多从业几十年的老员工,他们对银行业务有着深刻的理解,对客户有着真挚的情感。他们可能不像年轻人那样活跃在社交媒体上,但他们处理复杂业务时的细致和耐心,是年轻银行家难以比拟的。同时,我们也在不断引进年轻的、有活力的人才,并且给他们提供学习和成长的平台。
我印象深刻的一次,是某个分支机构在办理一笔大额贷款时,遇到了一些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多方协调。当时,一些年轻的同事提出了很多新想法,但最终是几位老同志凭借他们丰富的经验,找到了一个既符合监管要求,又能满足客户需求的最佳方案。这种“老少结合”,互通有无,才形成了我们最核心的竞争力。
最后,我想说,为什么要来邮储银行,归根结底,是因为我们承担着一份特殊的金融工作责任与使命。
作为一家大型国有商业银行,我们不仅仅追求利润,更承担着服务国家战略、支持实体经济、维护金融稳定的重要职责。这种责任感,贯穿在我们业务的每一个环节,从支持“三农”,到服务小微企业,再到助力乡村振兴,我们始终在践行这份初心。
我曾经尝试过一些“激进”的业务模式,比如,为了追求快速增长,有时会稍微放宽一些条件,结果呢?一些项目风险暴露,给银行和客户都带来了损失,也让自己备受打击。从那以后,我更深刻地理解了“稳健”的重要性。在邮储银行,我们不会为了短期的业绩而牺牲长期的稳健,更不会为了追求所谓的“创新”而忽视风险。
所以,如果你问我,为什么要来邮储银行,我会说,这里有扎根基层的温度,有科技赋能的活力,有客户至上的情怀,有专业担当的人才,更有这份沉甸甸的责任与使命。欢迎大家多来了解我们,也欢迎大家多给我们提出宝贵的意见。
下一篇
已是最新文章